2024年10月24日,人文社科系在弘毅楼702召开 “有效网络育人” 专题会议。会议由系党支部副书记叶绘主持,全体辅导员参会,围绕网络思政教育创新展开深入探讨,旨在构建全方位、多层次的网络育人体系。
会议伊始,叶绘副书记点明主旨,强调网络育人需把准政治方向,构建刚健有为的网络思政话语体系。随后,辅导员们积极响应,纷纷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发表见解。
辅导员芮慧娟率先发言,分享了自己在日常网络舆情监测中的经验,提出要以正确思想、价值和舆论导向为引领,净化网络空间,筑牢线上思想阵地,确保网络思政育人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,这一观点引发了在场众人的共鸣。在关注学生思想实际环节的讨论中,现场氛围愈发热烈。辅导员吴瑶提出,网络思政教育应从思想引领、学业指导、志愿服务、心理咨询、舆情治理、就业创业指导等多维度发力,为学生成长提供全方位关怀。她还结合以往开展线上学业指导的案例,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网络平台精准对接学生需求,强化网络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。
其他辅导员也纷纷补充,有人分享了成功进行网上心理咨询与情绪疏导的经验,有人提出要进一步细化网上志愿服务的形式和内容。面对网络传播的新特点,如何推进网络思政工作创新成为研讨的重点。“我们必须掌握网络传播规律,善用‘网言网语’!”辅导员张文婷说道,她指出传统“自说自话”的模式已难以吸引学生,实现教育范式的多元更新与多向转换迫在眉睫。此观点得到了广泛认同,大家还就如何将“网言网语”自然融入思政教育展开头脑风暴,提出可以通过制作趣味短视频、开展网络话题互动等方式,增强教育的吸引力。
在探讨利用互联网矩阵凝聚育人合力时,辅导员们各抒己见。大家一致认为,应充分发挥微信群、QQ群等多个网络平台的优势,与学生实时互动交流,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。辅导员们提出,可以定期在网络平台上开展主题讨论活动,引导学生积极参与,在互动中深化思想认识。此外,针对利用网络特性提升思政教育感染力的议题,有辅导员提议打造互动体验场景,以“寓教于乐”的方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并分享了初步的设计思路。
此次研讨会在热烈的研讨氛围中,一系列网络育人的新思路、新方法逐渐明晰,为人文社科系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。后续,人文社科系将进一步细化落实各项举措,推动网络育人工作迈上新台阶,为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注入新动能。
图:吴瑶
文:梁娟娟
审核:叶绘